智能制造学院
搜索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荣誉
专业简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器人工程
知识产权
师资队伍
师资介绍
特聘教授
专职教师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学院新闻
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学风建设
资料下载
科学研究
科研团队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教学科研
教育教学
教学动态
学科竞赛
教学资源
实验实训室
校外实践基地
智慧芽创新人才学习认证平台
中国法律资源库
人才培养
优秀校友
学生风采
产学研一体化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党团工作
党建活动
团学活动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学院简介

ABOUT US

智能制造学院简介

智能制造学院始建于1999年,前身是汽车工程学院,2023年学校专业布局优化调整,原汽车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知识产权专业划入智能制造学院。20多年来,学院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战略部署,全院师生群策群力,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勇攀高峰,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逐步形成了“严谨务实、和谐共进”的优良院风。

办学理念

学院始终坚持把“学生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融入智能制造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围绕“汽车产业链”,坚持“做强、做优、做特”专业办学理念和“重素养、强实践、融理论、促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实施产教融合、开展校地合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坚持植根成都、立足川渝、面向全国,为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专业特色

学院现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知识产权三个专业。

机械工程学科是学校的重点发展学科,也是学校申硕的主要支撑学科,2023年机械工程学科成功获批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培育学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被校友会评为6星级专业(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排名全国该应用型本科专业第二十二名;

机器人工程被校友会评为四星级专业(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排名全国该应用型本科专业第七名;

知识产权被校友会评为四星级专业(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排名全国该应用型本科专业第五名。

产教融合: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生态建设工作,依托吉利控股集团,围绕川渝地区企业、属地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园区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与就业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与54家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就业基地,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9项,与领克工厂联合申报并获批四川省“汽车数字化智造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工作,充分发挥吉利汽车产业办学优势,已与成都智能互联汽车工厂、南充商用车基地共建产业学院;吉利控股集团所属14个生产基地均为学院学生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以此为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合格的毕业生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50余人,教授6人、副教授10余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老师占比90%,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40%。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博士生导师4人;同时聘请了吉利集团及行业内的资深专家学者30余人作为学院兼职教师团队,形成了一支综合素质优、专业能力强、并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兼职师资队

近几年,发表各类科研论文100多篇,其中EI、SCI检索20余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发明专利近10项。

实验室建设

已经建成机械制图实训室、钳工实训室、CAD/CAM实验室、公差与测量实验室、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室、工程力学实验室、液压与气压实验室、PLC实验室、ABB120工业机器人实验室、汽车尾翼总成机器人自动化点焊实验室、工业机器人互联网实验室、机器人视觉与控制开放实验室等,可满足机械设计制造加工、数字化智能制造MES、机器人系统编程与应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机器人工程综合设计、SLAM、机器人移动定位与导航、智能无人工厂相关综合素质的创新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实验中心有建筑面积17000余平米的试验用房,7000余万元的专业试验设备,其实验中心获批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已通过省教育厅的验收。这些都为智能制造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培养

学院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加强专业建设,规范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严格按照“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坚持持续改进”的标准组织实施教学工作,教育目标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能力提升,教学条件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学评价聚焦学生培养质量;学院通过课程改革、课程建设逐步实现了“以教师教学为中心转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动一流专业建设;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学科专业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近三年来,学生先后在挑战杯、“互联网%2B”创新创业大赛、巴哈赛车、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50余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或受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彰显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质量。

毕业生质量逐年提升,社会认同度高,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稳居学校前列。


  • 机器人工程

  •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 知识产权

学生作品展示

更多内容 >>